[索引号] | 11610827MB29998746/2019-00083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米脂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发文日期 ] | 2019-11-08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米脂县旅游局2018年决算说明 |
一、部门(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旅游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拟订本县相关落实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2)组织拟订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对全市旅游资源的调查、研判,开发和客源市场的普查、评估、调研工作;负责申报管理全县重大旅游投资项目,指导全县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建设和质量等级评定;负责旅游形象品牌建设、旅游线路推广和重点旅游促销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引导旅游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旅游商品。
(4)组织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服务;监督各类旅游景区(点)、度假区及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旅游项目的服务标准;申报全县国际、国内旅行社的设立及协助上级部门完成旅行社年检工作;指导各类宾馆、酒店的星级评定;组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检查、交流和技术竞赛、创新创优活动;负责全县旅游统计分析和假日旅游工作。
(5)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负责旅游行政执法工作,依法监督管理全县旅游市场,查处违反旅游法规、规章的行为,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受理旅游投诉案件,督促、检查旅游企业对投诉案件的处理,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6)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2.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正科级单位,一正两副。
3.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全单位共有职工9人,在职人员5人,协管员4人。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概述部门(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事业成效。
一、建章立制,规范单位管理。
县旅游局组建于2017年11月,为政府新设立部门,旅游局一班人积极主动多方协调人员、场地及经费等事项,迅速将各项工作推入正常运行的轨道,以最佳的工作状态积极投入工作,使其能够完全担当起一个部门的职责,树立起了旅游人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敢于担当的形象。同时在内部管理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强根固本夯基础,建章立制严管理,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吃透家底,进行全县旅游资源大调查。
找准突破点,使得旅游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旅游局成立伊势,头绪纷繁,从何处着手开展工作,成为摆在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首要的任务。作为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同时要摸清吃透管理的家底。今年我们主要对全县涉旅行业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一是对全县的宾馆酒店进行调查,经调查,截止2018年10月31日,米脂县已挂牌的三星级酒店1家(昌和园大酒店),准三星的酒店有5家(金龙大酒店、金泰大酒店、和平主题酒店、鸿盛商务酒店、淘米酒店),其他小型商务宾馆28家,全县规模以上酒店和宾馆34家,房间合计498间,床位共计1786,所有酒店的大中小型会议室可容纳750人开会,所有酒店的餐厅和包间可容纳3940人同时用餐。二是对全县各景区、景点进行摸底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5篇,系统梳理了各景区、景点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是对全县旅行社进行调查,并就旅行社的管理进行规范。经调查,全县旅行社共计7家,其中独立国内旅行社1家,为陕西盘龙旅游有限公司,旅游分社、网点6家,分别为陕西省羊老大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米脂服务网点、西安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米脂门市部、榆林驴妈妈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米脂服务网点、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米脂分公司、西安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米脂门市部和山丹丹旅行社米脂分社。
三、突出品牌,提升米脂旅游新形象。
成功的旅游品牌有利于树立旅游目的地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能拉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和全面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是精心组织,严密部署“红色杨家沟·百年扶风寨”“陕北榆林过大年”米脂分会场活动。2018年2月10日,在榆林市旅发委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局牵头举办杨家沟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整个过大年期间,米脂杨家沟人气火爆程度,创全市第一,远远超出榆林市过大年主会场的绥德郭家沟、佳县赤牛洼,总人次达到18万,米脂在活动期间接待人次38万人,旅游收入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565%,创历史新高。二是主动介入,积极配合“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游季米脂分会场暨中国•米脂“美丽乡村”陕西省首届杨家沟红色山地马拉松公开赛。旅游+体育,就是将体育赛事迅速积聚人气的特点,植入景区,达到区域整体旅游形象和景区人气的提升。三天来米脂县规模以上12家酒店接待游客3600多名,入住率达95%以上,全县接待游客300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通过这次“旅游+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了米脂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了米脂景区的内涵。三是8月17日,由米脂县文体广电局、米脂县旅游局主办,沙家店镇政府承办,举办了首届纪念沙家店战役胜利71周年暨沙家店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四是开展米脂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组织拍摄宣传片《县长当导游,带你游米脂》,该片在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进行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一致好评,有力的增强了米脂旅游的影响力。
四、夯实基础,强化景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米脂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历年来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也不少,但是一直以来不注重梳理和归纳,全县AAA级景区仅仅有一家李自成行宫景区。针对这一现状,我局把景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我局多次邀请市旅发委专家和相关领导,对全县规模以上4家景区进行认真地梳理,按照AAA级景区的标准,逐条对照,查摆问题,查漏补缺。现在柳家洼貂蝉山庄AAA级景区创建全面展开,各项软硬件工作同时进行。高西沟的AAA级创建也全面展开,我局向县人大及县农工部提出建议,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柳家洼、高西沟的AAA级创建工作拟利用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推动A级景区创建进程。
五、狠抓业务,旅游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旅游行业管理,一直是旅游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主要抓手。我县涉旅行业事关整体对外形象。
一是今年以来,我们同样把星级酒店评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县挂牌三星级酒店只有昌和园酒店,其他酒店都未进行专业的等级评定,水平档次、对外宣传都有一定的差距。现金龙酒店、金泰酒店的三星级酒店创建已经成功,淘米酒店资料申报业已完成,三家酒店的授牌今年全部可以完成。这样对于我县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都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二是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组织相关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榆林市旅发委组织的西北大学旅游业提质增效培训班和井冈山红色旅游培训班。同时,由我局主办,县旅游协会承办的米脂县旅游业提质增效培训班,全县涉旅行业80余人参加为期2天的培训。9月17日,经我局积极协调,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全域旅游专题讲座,县发改局、财政局、文广局、农业局、改革办相关负责人及县人大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三是我局为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有利于全县各涉旅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自律体系、促进全县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的作用,在充分调研酝酿的基础上,成立米脂县旅游协会,为全市第二家县级旅游行业协会。
四是指导了杨家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筹建,将杨家沟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丰富景区内涵上大做文章。
五是包装了米脂窑洞古城景区功能提升项目、杨家沟景区门户区建设,貂蝉洞景区建设、高西沟乡村旅游建设等一些列招商引资项目
六、融合文旅,全县旅游呈现勃勃生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今年以来,我们顺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积极主动,在杨家沟过大年活动中,加强地方本土特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达到了集聚人气的目的。同时,在2018年6月23日的旅游+体育活动中,将旅游业与体育的关注度、参与度高的特点和丰富景区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再次提高了米脂的关注度。两次文旅融合,对于米脂的文旅资源的整合,做了很好的示范。今后,我们要借助国家文旅融合在机制体制上的政策,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碰撞,到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终极目的。
七、外联内引,推进旅游行业区域协作。
今年以来,我局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交流合作功能,利用这一优势,搭建平台,外联内引,主动将区域联动合作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是主动走出去,和靖边县旅游局合作,签订旅游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同时积极谋划和周边市县区的合作,这是全市县域旅游合作的首例,二是与太原彭博瑞祥旅行代理总社合作,将米脂旅游产品,在太原市全面投放,达到吸引外来游客的目的。
八、服从组织,不折不扣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是不折不扣的完成扶贫攻坚工作任务,与西安思源学院对口扶贫进行多次对接座谈,并就相关旅游规划形成初步方案;二是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联系对接陕西大美术集团,进行考察、协议拟定等工作,最终在5月12日的丝博会上签订协议;三是配合杨家沟项目组完成相关协调对接工作;四是配合过年米脂有礼大礼包活动的开展;五是我局积极主动介入,向县政府做出“关于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建议,并经政府批转至发改局。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包括部门(单位)收入、支出年初预算安排情况,与上年对比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年度执行中调整情况,调整原因说明。
今年的收入、支出年初预算171.23万元,因为是新成立单位,没有对比。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当年收入支出预算执行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预、决算差异情况,可分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分单位、分收入支出具体项目逐项对比(可列表)。
无差异。
(2)差异原因分析。差异较大的应分析到具体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和具体单位。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可分别制作饼状图)。
财政拨款收入占本年收入的100%。财政拨款支出占本年支出的100%,其中项目支出占本年支出的64%。
(2)收入支出按部门所属单位分布情况(可列表)。
3.重点经济分类支出执行情况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本单位不涉及“三公”经费。
(2)会议费支出情况:
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人均支出情况分析(可做表、柱图、折线图)。
(3)其他对部门(单位)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
(4)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分资金来源、资金性质结余结转情况,特别是项目经费结余情况。
2.分单位结余结转情况。
3.结余结转规模较大的原因分析。
(四)当年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年末部门(单位)资产、负债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
因为单位新成立,增加了11万元固定资产,与上年没有对比;2018年单位没有负债。
(一)资产负债结构情况
对资产负债具体构成进行分析,可从占比、上下年变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或折线图),重点说明主要资产、负债基本情况、变动情况及原因。
今年资产增加了,给单位配备固定资产11万元。没有负债。
(二)资产负债对比分析
计算资产负债率,可进行连续年度的对比,分析部门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资产效益管理,避免潜在的资产负债风险。
四、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部门(单位)财务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我单位财务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采取单位一把手初审,主管财务副职审核签字,会计记账的流程。
(二)本部门(单位)决算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按规定批复决算工作开展情况
我单位按规定时间、规定内容在网站上进行了决算公开。
(三)对部门(单位)决算管理及报表设计的意见建议。
我建议对部门决算管理应简单化。建议把差异反映在报表中,,取消分析说明。
(四)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建议。
注: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可参考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见软件查询模板)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附后)。
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单位新成立,无法计算。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171.23÷(171.23±0)×100%=100%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人均开支=171.23÷9×100%=1902.56%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项目支出比率=110÷171.23×100%=64%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人员支出比率=28.95÷171.23×100%=16.9%
公用支出比率=32.28÷171.23×100%=18.85%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80÷9=8.89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本单位没有车辆,无法计算
附: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收入完成率=171.23÷(20+151.23)×100%=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171.23÷(20+151.23)×100%=100%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人员支出比率=28.95÷171.23×100%=16.9%
公用支出比率=32.28÷171.23×100%=18.85%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人均基本开支=61.23÷9=6.8万元
4.资产负债率,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0÷11×10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